当前位置:荆州区

荆州古城

发布时间:2019-04-03 16:04

来源: 荆州市人民政府网

字体大小:

  荆州古城1_副本.jpg      

荆州古城,又名江陵城,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。这里有保存较完好的荆州古城墙,城内东西直径3.75公里,南北直径1.2公里,面积4.5平方公里,城墙周长10.5公里,高8.83米,共六座城门,每座城门上均建有城楼。

荆州古城分为三层,外边是水城,中间是砖城,里面是土城。据说当年为防止城基下陷,洪水泛城,右城脚条石缝中浇灌糯米浆,因而城墙特别坚固。传说三国蜀将关云长镇守荆州,忽遇九位仙女下凡。传王母娘娘旨意,说荆州刀兵动得太多,要收回置于神地,不准凡人争夺。关公忠于其兄不让荆州,于是想了一个计策,说:“你们在西北,我在东南,各筑一城,城周五千步,天黑始,鸡鸣止,谁先筑好,谁就管理这个地方。

九仙女用衣裙兜土,关公伐芦苇筑城。关公城就,九仙女城差一隅,鸡尚未鸣。关公振动鸡笼芦席,公鸡啼鸣,九仙女羞愧地上天去了。这就是现在荆州城北门外九女琢的来历。又传说张飞也挑担土来帮二哥筑城,可是来晚了,便将土倒在东门外,现今人们都把这两座小口山似的土叫“张飞一担土”。这些都是神话传说,然而关公为了防范东吴,在汉代旧城旁筑了一座新城,都是有历史记载的。

城墙

相传早在秦始皇时,荆州之地就出现了最初的城廓,汉代筑起了正规的城墙,后经蜀将关羽、东吴守将朱然和东晋荆州刺史桓温及梁元帝等几次修葺扩建,使荆州古城坚实壮阔,但所有这些城墙都是土城建筑。

历史上大规模营建荆州砖城墙的记载,始见于《五代史》,五代十国时期的荆南节度史高季兴,于公元912年,出动军队驱使十几万人筑砖城墙;到宋代,南宋荆州安抚史赵雄,因“靖康”之役,城墙大毁,于公元1187年,大兴土木,在十一个月的时间内,重修起周长10.5公里的砖城墙,还在城墙上建造战楼一千余间。元朝时,元兵攻占荆州城,忽必烈下令将城墙全部拆毁。朱元璋建立明朝后,公元1374年再次依旧基修复,周长9公里,高8.6米,城外掘护城河。明末张献忠攻进荆州城后,城墙又被义军拆除。清顺治三年(公元1646年),第三次依原基重修,这就是保留至今的荆州古城墙。

城池构筑十分坚牢,为防止城墙因水浸腐蚀而下陷,城墙基脚全部用条石垒砌,用砖砌的城墙均用石灰糯米浆灌缝;城墙底下的两个排水洞也全用条石砌成,洞内可容两人并排行进;城外有护城河紧紧环抱。荆州城实属易守难攻,故有“铁打荆州”之说法。

城门

荆州古城墙的六个城门都有与当地的地理、历史和习俗联系的名称。东门名迎宾门,南为南纪门,西门称安澜门,大北门名拱极门,小北门名远安门,小东门名公安门(水门)。除小东门外,其它城门外均有曲城,为二重门,二门之间称瓮城。城门洞和城门框均用条石、城砖砌成园顶。二重城门各设一合质对开门,木门内还有一道10厘米厚的闸板,以防水患。

城门楼

六座城门上原来都建有城门楼,东门城楼名宾阳楼,小东门城楼名望江楼,西门城楼名九阳楼,南门城楼名曲江楼,小北门城楼名朝宗楼。

最出名的是曲江楼和景龙楼。在古代,南门临长江,唐代宰相张九龄贬任荆州长史时,常登南门城楼,观赏长江风光。南宋张轼任江陵知府时,也常登此楼怀古,他敬慕张九龄,因张九龄是曲江人(今广东曲江县人),又著有《曲江集》,故将南门城楼命名为曲江楼。景龙楼建在柳门(大北门)之上,古代柳门外有通向京都的大道,是荆州城交通要道,登此楼游览者甚多,故名气较大。

交通:荆州的交通条件比较好,距武汉市179公里,有高速公路连接;长江流经该市483公里,沙市港客轮的重要停泊站;铁路通达全国;沙市机场有到达全国部分大中城市的航班。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